經(jīng)濟糾紛被拘留后探視權
在中國,經(jīng)濟糾紛屬于民事糾紛,一般情況下不會涉及刑事犯罪。因此,經(jīng)濟糾紛當事人被拘留的性質為民事拘留,而非刑事拘留。
民事拘留的期限
.jpg)
根據(jù)《民事訴訟法》第110條規(guī)定,法院對于被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可以對其進行民事拘留:
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; 隱藏、轉移、變賣、毀損已被查封、扣押的財產; 拒不提供涉案財物的; 對司法工作人員、訴訟參與人侮辱、誹謗、威脅、恐嚇; 在訴訟過程中捏造、偽造證據(jù)或者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; 以偽造證據(jù)或者其他欺詐行為取得勝訴判決的。
民事拘留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日。經(jīng)被拘留人申請,在拘留期間積極履行義務的,可以提前解除拘留。
探視權
《民事訴訟法》并未明確規(guī)定被民事拘留人員的探視權。對此,《行政拘留所條例》第29條規(guī)定:“被行政拘留的人,其家屬要求探視的,拘留所應當準許。”雖然該條例不適用于民事拘留人員,但其精神可供參考。
一些地方司法機關也制定了相關的規(guī)定或文件,明確了民事拘留人員的探視權。例如,《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民事執(zhí)行案件中拘留被執(zhí)行人的若干意見》規(guī)定:“被拘留人可以委托其近親屬委托代理人向法院申請?zhí)酵痪辛羧?。法院?jīng)審查同意,出具準予探視證明,告知有關拘留所?!?/p>
申請?zhí)揭暢绦?/p>
通常情況下,被民事拘留人員的家屬或委托的代理人可以向拘留所提出探視申請。拘留所會根據(jù)相關規(guī)定進行審查,決定是否準予探視。
申請?zhí)揭晻r,需要提供以下資料:
被拘留人的姓名和拘留證號; 探視人的姓名、與被拘留人的關系、聯(lián)系方式; 探視的目的和事由; 相關證明文件或委托書。
探視時間和地點
探視時間和地點由拘留所決定,一般會在正常工作日安排探視。探視時,探視人需要出示準予探視證明和身份證件。
探視地點通常在拘留所的會見室。探視期間,探視人不得與被拘留人有任何肢體接觸,并不得向其傳遞任何物品。
其他注意事項
被民事拘留人員可以委托近親屬或代理人代理申訴、執(zhí)行等事宜。 如果拘留所未準許探視,探視人可以向法院申請變更拘留場所或者解除拘留。 在探視過程中,探視人應當遵守拘留所的規(guī)定,不得有任何違法違規(guī)行為。